2020年2月9日 星期日

習字 昔字 惜字

2020 附小揮毫系列活動 -腹曉詩書氣自華 筆暢乾坤道宏開
帶學生赴臺北市日星鑄字行參訪進行- 習字 昔字 惜字 之旅


        今日介紹《漢字》這部紀錄片,是一部用中⽂漢字探討國際設計,視覺文化和身份認同的紀錄片。這部電影探討了諸如語言如何塑造身份、手寫在數位時代角色等議題。訪談者包括 Chineasy 創辦人薛曉嵐,著名的日本字體設計師小林章,香港首位中文字體設計師柯熾堅,還有世界上最後一家正體中文鑄字廠日星鑄字行。《漢字》探討的東西不只是中文字,更探討到語言與文化認同之間的關係,期待來自不同背景的觀眾,都能透過電影內容,重新審視思考自己的語言和文化認同。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這部片的拍攝團隊十分特別,是幾個台灣年輕人,用創新的方式拍片,在2012年與2014年曾推出兩部國際紀錄片分別是 Design & Thinking《設計與思考》與 Maker《自造世代》,皆在國際設計圈與自造者社群裡廣傳,並榮獲多項國際影展的肯定,更受邀許多國際企業與學校分享放映,如美國Google、Microsoft、哈佛、西北大學等。2016年《設計與思考》被美國最具權威的財經雜誌 - Forbes 富比世雜誌嚴選為必看紀錄片之一,《自造世代》也在網路上被評為「七部硬體創業者必看電影」之一。       
       截至目前這兩部片已在全世界放映超過400場,橫跨40幾個國家,放映活動還持續進行著。 《漢字》延續前兩部片的精神,團隊這次把主題放回自己的國家台灣,想要探索除了大家常講的美食與人情味之外,我們文化最獨特的地方是什麼?答案就在每天生活中環繞著我們的東西 - 文字。台灣保存了很完整的正體中文的文化資產,是設計的一環,也是文化認同上不可或缺的元素。就像片中有一位在台灣居住十幾年的美國人說,「語言跟身份認同息息相關」。我們探討中文字,但並不侷限視角只在台灣,而是想了解世界各地不同背景的人,他們的想法與經驗,透過國際訪談者的故事,我們才能更深刻去重新檢視自己的文化。







屬於我們這一代的畢業生致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