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籤
- 108課綱 (6)
- 人才培育 (1)
- 十二年國教 (6)
- 中國哲學思想 (2)
- 成績評量 (3)
- 行事曆 (2)
- 防疫作為 (5)
- 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 (1)
- 疫情停課 (4)
- 疫情停課配套 (1)
- 美感教育 (2)
- 班級經營 (1)
- 素養導向評量 (1)
- 基本學力檢測 (1)
- 教育4.0 (1)
- 教育統計資料 (1)
- 教育新知 (1)
- 教學正常化 (1)
- 終身學習 (1)
- 評量 (1)
- 新生分發相 (4)
- 資訊素養 (1)
- 圖書館利用教育 (1)
- 臺北市各級學校校園事件處理要點 (1)
- 線上教學 (1)
- 線上學習 (2)
- 閱讀教育 (2)
- 閱讀理解 (3)
- 學習扶助 (1)
- 親子綁定及校園繳費專區 (1)
- 轉學注意事項 (1)
- 雙語教學 (2)
- 攜手扶持計畫 (3)
2020年7月15日 星期三
《安妮新聞》
美感與跨領域能力是當今非常重要的教育重點,因為它關乎孩子在自信心上的養成,也引導孩子啟發感官的感受力,對生活細節的敏感與判斷,這便是美感智能(Aesthetic Intelligence)的啟蒙。在《哈佛商學院的美學課》一書中,作者寶琳・布朗(Pauline Browne),以她多年來任職於 LVMH 集團的經驗,在哈佛商學院開設美學課程,並提及美學與美感在企業與生活的重要性與影響力,以及美學在這個時代佔有一席之地的原因。
而回看台灣,教育部自 102 年開始美感教育計畫的推動,不只是學習技藝,更是帶領學生透過教育學習到美的素養,以及運用素養能力品鑑出事物品質的差異。這種基本能力也適用於與外界溝通的過程中,因為藝術學習讓學生具備敏銳的眼光和智慧的心性來觀察這個世界,以獨特的方式向外溝通,傳遞情感。在 105~108 年之間,教育部委託國立交通大學承接美感教育計畫,主要任務為培育種子教師,鼓勵其進行教材/課程的開發,落實教育現場的美感教育,而在 109 年開始的「美感智能閱讀計畫」(《安妮新聞》),則希望以此與眾不同的報紙,成為小學、中學,乃至高中生們的嶄新跨領域學習夥伴。
「閱讀」可以是件很有趣的事。在《安妮新聞》當中,可以獲得的不只是世界的資訊,也能透過美感教育中強調的構面概念:色彩、比例、質感、構成,提升讀報探索的學習面向,讓教育的過程裡,充滿各種可能性與想像力,取代只是知識的填塞與汲取。
屬於我們這一代的畢業生致詞
-
▲ DQ研究中心把人們的數位生活解構成8大領域。資料來源:DQ Global Standards Report 2019 DQ8大領域的能力指標 1、數位身分認同: 有能力在線上與線下世界建立健康的個人身分與認同 2、數位工具使用: 有能力用...
-
1. 【應提報比率】-(提報率)學校申請之子方案提報各班學生之比率(全校提報人數/全校學生人數) 2. 【施測率】-參加篩選與成長測驗之學生之比率(參加測驗之學生人數/提報參加測驗人數) 3. 【進步率】-參加補救教學之學生進步比率(參加補救教學學生於成長測驗成績進步之人數/參加...
-
一、依據本市108年度深耕閱讀推動計畫辦理。 二、108年第九期專題任務主題為「聽,星星在說話」,請鼓勵學生踴躍上網參加,截止日期為108年9月30日。 三、活動須使用網站規定之學生會員帳號參與。學生會員帳號由各校學校管理者登入網站後,再自行由各校全誼校務行政系統將學生資料...